“人以群分”獲得基因科學理論支持
2015.12.21 16:05:08作者:驅動之家
我們從小就從課本上學過“物以類聚 人以群分”這樣一句話,近來科學家們通過對于基因與人類行為表現之間的關系研究為這句話提供了佐證。
據國外媒體報道,來自耶魯大學的Nicholas Christakis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James Fowler發現了基因對于人類交友選擇傾向的影響——人們總是愿意選擇與那些和自己擁有類似基因的人交朋友。
兩名研究人員對2000名美國人的基因組進行分析后得出結論,相比不認識的陌生人,朋友之間的遺傳相似性極為顯著。這就是所謂的同質性現象。
在Nicholas Christakis和James Fowler看來,通常有著相似基因的人的成長環境也存在很多相似之處,因此他們彼此之間更容易成為朋友,或許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緣分”吧。同時,報道還之處,這一最新的研究結果也有力支持了一項有著30年歷史的假說:一個人的基因會驅使他們尋找相容于他們表型的環境。
經過查閱相關材料,所謂“表型”通常又稱“表現型”,是指對于一個生物而言,表示它某一特定的物理外觀或成分。一個人是否有耳垂、植物的高度、人的血型、蛾的顏色等等,都是表型的例子。
而表型變異是進化論物競天擇理論成立的重要條件。早期的遺傳學家欠缺分子生物學技術,無從直接觀察DNA構造,生物和其后代的表型就是他們判別其基因型的工具。
美科學家稱人類壽命可以向基因再借500年
基因技術顯威:我國完成H7N9疫苗研制
純爺們還是花美男?基因揭示女性為何愛酷男